close

妖∕冶









嗨!

您正在找 妖∕冶 這本書嗎?

這本 妖∕冶 在博客來就可以買的到!

而且在博客來訂購 妖∕冶 還享有優惠價唷!

還有博客來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如購物金贈送或是使用折價券折抵的活動,

購買 妖∕冶 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7-11取書(貨)服務,亦或是選擇使用宅配到府服務,真的很方便!

底下是 妖∕冶 的內容簡介

men's uno博客來

《妖∕冶》裡共有兩百首「再生詩」,寫於2012年三月至六月間,回收再利用既有之文字,重組、再生成新的詩。肇因於生病受難,飽受身心之苦的陳黎接受友人勸慰而將耶穌的受難(passion)轉化成「熱情」(另一個passion),此書其實是他與馬太福音、莎士比亞、聶魯達、辛波絲卡……等人共同創作,透過剪輯再生他們的詩句,詩人也因而重獲新生了。然而此詩集的第一個創作者或許該說是上天,是祂巧妙的惡作劇,「安排陷阱,讓我一步步墜入祂所設計的『具有深度』的廢紙廢鐵再製、重鑄的工地,勞改我的身心,冶煉我生之感受與詩的技藝,用病痛的酵母菌發酵我的靈感,在斷電的電腦螢幕上鋪一張隱形的藍色桌布,用諸般色澤的藥粒點描我騷動的靈魂、喧囂的憤怒為順忍的靜止畫。這樣地教我苦中作樂∕作詩,真是闊綽而仁慈的投資。」陳黎在前言中如此告白。更有趣的是,再生工程最終完成還得透過詩人的妻子張芬齡之手:「我充其量只是一個口述者,我以極輕的鉛筆圈字,口述這些再生詩,真正的書寫者卻是我的妻子。」她將詩人重新冶鍊的字句聽、寫,輸入電腦,又再造了一次詩作。

詩人鯨向海說:讀罷此詩集,最感動的就是,無論小便或星光,不管怎樣「身陷生命谷底,元氣全無」,陳黎使我相信「秋之∕旗幟稍後會讓露珠重回白日的花朵」——縱使是神剩的,也依然是神聖的。

本書特色

以病痛妖魔冶煉自我,同時又以創作之姿冶鍊病妖,「當代中文詩界最能創新且令人驚喜的詩人之一」陳黎的第十二本詩集,一部與群妖諸痛共舞的意外之作。

作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臺灣花蓮人,臺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雙情詩》等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被認為「當代中文詩界最能創新且令人驚喜的詩人之一」。2005年,獲選「臺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臺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



  • 出版社:二魚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2/09/25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妖∕冶



歡迎入內選購

「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是,從我進期貨信託部以來,原始成立的3個成員都還在,我們這個團隊的穩定度很高」元大投信期貨信託副總譚士屏說。



台灣ETF市場發行龍頭-元大投信,擁有逾30位ETF投資團隊成員,國內ETF產品發展與團隊成員密不可分,元大投信不斷在人才培養、市場教育、產品創新、技術突破、發展國際化等方面投入龐大資源,非常重視團隊發展與養成。



找飯店 trivago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所負責的S&P石油ETF、黃金ETF先後獲得2015年亞洲市場管理雜誌最佳創新ETF、2016年Benchmark台灣最佳表現ETF大獎的肯定。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6位成員,包含3位創始元老,來自不同領域,團隊合作默契與穩定度是屢創佳績的關鍵因素。

投信業一般流動率相當高,挖角、跳槽風氣較盛,因此,團隊能維持高穩定度實屬難能可貴。基金操作重視團體作戰,工作分配loading合理很重要,其次是獎懲公平,「只有用尊重管理,才會得到同仁們的認同。」譚士屏點出領軍原則。

譚士屏自2006年進入投信業,經歷過企劃部門、投資顧問,2011年正式進入投資操盤。元大是國內少數擁有期貨信託執照的投信公司,國內資產管理業期貨人才相對稀缺,2011年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門主要經理人先後離職,譚士屏臨危受命轉任部門主管,開啟了投資工作生涯。

譚士屏說,部門剛開始其實一無所有,和團隊成員們一路披荊斬棘,所建立起的信任及革命情感相對較深,也很珍惜從無到有的一切。部門目前總規模約130億元,起初只有13億元,期間一度掉到剩7億元左右。因為台灣整體市場競爭極為激烈,期信基金主要投資標的為期貨與選擇權,一般民眾對衍生性金融產品戒心較高,傳統台灣基金最主要的銷售通路-銀行,在推廣這類產品的意願也相對較低,導致資產管理規模持續縮水。

為了突破通路以及投資人對產品先入為主印象的限制,期貨信託團隊積極針對期信產品進行創新,將一般民眾過去較不易接觸的投資類別,如石油、黃金,運用期貨包裝為可在交易所掛牌的ETF,提供一般投資人直接購買,不但大幅提高投資人對期貨產品的接受度,更透過集中交易市場掛牌一舉突破銷售通路的障礙。

為了讓期貨ETF能成真,期貨信託部門和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法遵、IT、財務、基金事務等部門進行跨部門的合作,等於整個公司總動員,持續與主管機關進行法令突破,經過約一年半的努力,直至2014年才達成所願。

譚士屏坦言,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規模一直往下掉時,壓力非常大,但也是因為這樣的艱辛歷程,團隊也才能培養出革命情感。當時是非常時期,但大家仍懷著一絲希望和期待,「最感動的是,大家相濡以沫、不離不棄,那1年半是部門營運的最低潮,大家都還能繼續相信,一起走下去,抱持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決心」。

(工商時報)




FF14D10E7F56B73C
arrow
arrow

    lindasmit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